首页 资讯 正文

2025世界旅游联盟·洞庭对话|专家建言黔湘文旅协同发展:聚焦产品稀缺性 深化区域经验共享

体育正文 112 0

2025世界旅游联盟·洞庭对话|专家建言黔湘文旅协同发展:聚焦产品稀缺性 深化区域经验共享

2025世界旅游联盟·洞庭对话|专家建言黔湘文旅协同发展:聚焦产品稀缺性 深化区域经验共享

洞庭湖畔,文脉涌动;江湖之城,群英荟萃。作为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(dà)会系列配套活动(huódòng)之一,“2025世界旅游联盟·洞庭对话”于5月25日在湖南岳阳举行。活动以“文化铸魂,生态赋能,推进文旅(wénlǚ)高质量发展”为主题,来自全球旅游组织、国际文旅机构、文旅研究(yánjiū)机构、文学艺术组织、知名文旅企业等领域的(de)中外嘉宾齐聚湖南岳阳,共同探讨(tàntǎo)生态旅游与文化传承的融合发展路径,携手构建人与自然(rényǔzìrán)和谐共生的河湖生态大格局。 2025世界旅游联盟·洞庭对话现场(xiànchǎng)。 在“2025世界旅游联盟·洞庭对话”活动期间(qījiān),复旦大学旅游学系(xuéxì)特聘(tèpìn)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席教授张朝枝就相邻省份文旅(wénlǚ)发展竞争与(yǔ)协作接受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采访。针对贵州与湖南文旅建设的(de)差异化发展路径,张朝枝提出:破解同质化竞争需锚定产品稀缺性与市场辐射半径,区域协作则应着力经验共享与国际市场联动。 以“吸引半径”重构(zhònggòu)竞争维度。 张朝枝指出,资源禀赋、区位条件及政策导向的相似性,使相邻省份文旅发展或面临着天然竞争关系。“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取决于其不可替代性。”他分析称,不同产品的市场(shìchǎng)辐射半径存在(cúnzài)显著差异——短途游产品需深耕2小时车程内的客源(kèyuán)市场,而具备(jùbèi)国际吸引力的文旅项目则应布局4小时以上跨区域客群。在重叠辐射半径内,唯有通过品质提升与精准营销(yíngxiāo)建立比较优势,方能突破同质化困局(kùnjú)。 黔湘协作:从(cóng)经验互鉴到国际共拓 谈及两省联动可能性,张朝枝强调“经验层面的深度交流(jiāoliú)更具现实价值”。他建议双方在行政管理效能提升、市场数据共享、业态创新机制等领域开展常态化对话,尤其可借鉴彼此在民族文化(wénhuà)活化、山地旅游开发等特色赛道的实践经验。面向国际(guójì)市场,张朝枝认为两省可探索联合推广线路,通过整合“多彩贵州”与“湖湘文化”的差异化(chāyìhuà)IP,构建(gòujiàn)跨区域文旅品牌矩阵(jǔzhèn)。 张朝枝(zhāngcháozhī)最后表示,随着国内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,相邻省份既需保持特色化(tèsèhuà)发展定力,更应建立开放协同思维(sīwéi),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区域文旅能级的整体跃迁。 张朝枝在活动现场接受媒体(méitǐ)采访。王子琪 摄 张朝枝主要研究旅游可(kě)持续发展与目的地管理,担任世界经济论坛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、国际古迹遗址(yízhǐ)理事会、国际自然(zìrán)保护联盟等多个国际组织的可持续旅游专家委员(wěiyuán)和(hé)国家林草局、国家文物局、文化和旅游部等国家部委相关专家委员以及张家界、九寨沟等地旅游发展顾问。 现场发布的《洞庭对话宣言》还中提到,今日的洞庭对话,是理念的交融,更是行动的起点。我们将携手合作,共同(gòngtóng)绘就全球文旅新图景(tújǐng),让世界因文旅(yīnwénlǚ)更精彩,文旅因世界更丰富。 贵州(guìzhōu)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图(tú)/第四届湖南旅发大会网上新闻中心
2025世界旅游联盟·洞庭对话|专家建言黔湘文旅协同发展:聚焦产品稀缺性 深化区域经验共享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